公元1616年,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。二人都可算作16、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。二人都爱写剧本,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。比如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故事临近
题目
公元1616年,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。二人都可算作16、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。二人都爱写剧本,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。比如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故事临近结尾,一双恋人殉情身亡,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。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,只可惜,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,仿佛仅仅为了“和解”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。《牡丹亭》里的杜丽娘,因梦中的相遇而思,而哀,而死,又因此而还生,而圆满。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,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,他笔下的爱,期待、给予、容纳、无嗔。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( )。
A: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
B:分析《牡丹亭》独特的写作手法
C: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
D: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
参考答案
文段的中心句为“二人都爱写剧本,不过写法确不大一样。”后文通过举例说明有哪些不一样。C项为中心句的同义替换。 A项,文段首句说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、17世纪之交伟大的剧作家,并没有说他们的伟大之处,故排除A项。
B项,阐述片面,属于举例的分述内容,并且举例也不全面仅仅说了《牡丹亭》,没有说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故排除B项。
D项,文段并没有说“共同点”,故排除D项。
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。